我和农村少妇那些事儿_第240章大元统治中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大元统治中原 (第3/3页)

最后灭亡时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壮的场面!

    说到这里,我竟然见到章清芳大伯眼里好似有泪在闪动,我就问:“大伯,什么场面这么悲壮啊!章清芳大伯讲:“元1279年。

    因不愿被俘受,一代抗元名将陆秀夫背负着年仅九岁的南宋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投海之前,陆秀夫对赵昺说,“德佑皇帝已甚,陛下不可再。”

    说完之后,这个忠心耿耿的臣子眼含泪,毅然决然背着皇帝投海而,这是何等的悲壮啊m这样,我大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没了,我堂堂华大好河山也落⼊了元朝胡人的手里,南宋灭亡了,这就是“?三百年来终一⽇,长天碧⽔叹弥弥。”啊!***

    章清芳大伯眼神现出来的对于华文化的这份感感染了我:“大伯,这元朝不是厉害的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有忽必烈,我听说当年成吉思汗后代的铁蹄都已经把大半个俄罗斯‮服征‬了,整个欧亚‮陆大‬都闻之⾊变,说这鞑靼人太厉害了,所到之,遇到抵抗就屠城,太了!

    章清芳大伯讲:“相比较汉人,鞑靼人是一个还未完全开化的蛮人,这样的蛮人头脑简单,四肢比较,鞑靼人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他们的武功蛮力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比汉人团结,我泱泱华夏族要能齐心协力,100个成吉思汗也不在话下啊…我大汉族之所以失了天下,沦为鞑靼人的奴隶,于各⾊族之最低下的地位,那都是因为不够团结和文明太发达了。

    而野蛮人都是头脑简单很团结的。当初秦人的一统天下,就是因为秦人相比较其他家的人更加野蛮和尚未开化,这文明发达到一定程度就物极必了,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啊!我就说:“大伯,那你接着给我讲讲邵雍老先生下面剩下的几首梅诗吧!

    章清芳大伯于是接着讲:“这第三首梅诗讲得是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总不言说得就是元朝的兴衰!“天地相乘数一原。”是说天⼲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源头,就是新朝代的气数来了“忽逢甲子又兴元。”的“忽”字就是指元世祖忽必烈,“兴元”指元朝兴起,忽必烈于元1260年即大汗位,于元1264年(甲子年)登基兴建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元年,后又迁都燕京,至元1271年,忽必烈据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元”的意思,改号为,“大元”统治原,元朝虽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发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