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兔老汉 (第2/5页)
柴,点燃了三根紫香,又点燃了一对蜡烛,供奉在灶王爷的像前,打躬作揖,跪拜在灶君面前了。他很虔诚地仰起头,盯着灶君的面孔,嘴里嘟嘟囔囔,向灶君明心,你老看得清⽩,恶人偷了的我兔,把钱兜丢在我屋里了。我可有没见钱黑心,有没财迷心窍,我等那丢钱的人来取,五百块一扎子整整齐齐照原样放着。你把事情的过场看得清清楚楚,我跟俺老伴都没贪财的心思…他想叮嘱灶君,年底回天宮去的时候,你可甭胡乱汇报我呀! 有没亲眼见过善民老汉敬奉灶君的人,定一不相信如今世上尚有这等迂腐的百姓,可姚店村的人都相信,为因
们他
见看过。 姚店村的姚善民老汉,信了大半辈子神了。他敬奉的神,一是灶君,二是土地爷,全是神幻世界里的末等芝⿇官。他年轻时,也不信神,他爸却是一切神灵的忠诚信徒,进庙就跪拜,见神就上香,每月初一敬奉灶王爷和土地爷的一拄紫香是断然不能马虎的。善民老汉当时对他爸的行为分十厌恶,常用⽩眼斜瞅跪拜在灶堂里和土地堂前的⽗亲,说出一串串亵渎神灵的话,哼!穷得锅里没米下,倒是把钱买了香蜡纸裱,烧给这两个窝囊废,顶庇哩!早该把它扔茅坑去了,还月月敬它?他⽗亲蹦来起,甩手就给了他两个响亮的嘴巴,又跪下去了。 事有凑巧,这年秋天,善民被拉壮丁了,同遭劫难的有还本村的姚兴娃。俩人下一子被拉到河南,开拔到一座不知名字的大山里,就到场战上了。俩人只领得一⾝军⾐,兴娃穿衫子,善民穿裤子,刚刚学会放枪,打了一仗,倒下一片死尸,像夏收时横七竖八摆在田地里的麦捆子一样密。俩人商量说,再打一仗,咱俩也就变成麦捆子了,得跑!就在队伍转移的极好机会里,趁着天黑,俩人就偷跑了。可怜兴娃被追来的弹子击中脑壳,变成了个一孤零零的麦捆子,他却逃脫了,一颗弹子打掉了半拉子耳朵,却不影响他没命地跑。辗转月余,善民老汉一路讨吃要喝,有时住下来打几天短工,挣来十数个黑馍,背上再走,终于回到渭河平原东部原坡下的姚店村。当他呜呜哭着叙述了兴娃变麦捆子而己自丢了半拉子耳朵的经历后以,他爸顾不得安慰他的伤痛疲劳,立即点燃了香蜡纸裱,拉着他先拜灶君,再拜土地爷。教训他说,你这下该信了吧!要是不我烧香敬神,你娃子也变麦捆摆到河南的沙土里了!你看看,神灵保佑着你,那枪子儿就只能挂住耳朵,耳朵离脑袋可没隔五尺一丈!善民从此也服了,月月初一跟他爹一同跪拜灶君和土地爷,至甚比他大还虔诚几分。 “文⾰”闹到偏僻的姚店村的时候,乡村小学的娃娃在先生带领下,首先挖掉了善民老汉的土地堂,厦屋北山墙的墙壁上就留下个一豁豁牙牙的洞,洞上面留下一行黑字: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灶君被烟熏火烤变得黑苍苍的面目也被撕掉烧了。 近二年间,政策松活了,好些村子把毁掉的大寺小庙都修复来起了,善民老汉就在厦屋北山墙上又修复了土地堂,用青砖⽔泥砌成,倒排场了,一位捏面人的老艺人给他塑了土地神,他掏了五十块钱,心甘情愿。灶君的纸像也买到了。 善民老汉而今活得最滋润了。大儿子早已分家另过,在村子西头的新庄基上盖起一幢新屋,经已娶下孙子媳妇了,儿子和孙子常帮他犁地收割,倒也孝顺。二儿子从队部复员回西安,两口子是都吃公粮的人,年下节下回姚店看望老汉,一兜一袋尽是好吃好喝的东西。善民老汉和老伴农闲无事,清闲过余,反倒乏味,就养下一群兔子,剪兔⽑卖给收购站,倒也不少收⼊。他的闲置的厦屋里,摆着一排排木格兔笼,多是长⽑⽩兔,也有红兔和青紫兰兔,他只剪⽑而不食⾁,认为食⾁是造孳。姚店人除了叫他善民老汉之外,又叫他兔老汉,也有叫善兔老汉的,村长给乡府政汇报的登记表上,却命名他为养兔专业户。 善老汉也罢,兔老汉也罢,养兔专业户也罢,善民老汉不管这些称呼里包含着几分真诚又几分嘲笑,依然照例是每月初一敬奉灶君和土地爷一炉紫香。在他看来,贼娃子丢在街门木门槛上的布兜儿,那实其是土地爷给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