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章看看兵败将丧 (第2/2页)
万,在后接应。又令王宇晖为运粮总管,专一接济粮饷。燕王打听得南兵众多,不敢轻进。 那耿炳文领着十万大兵,在滹沱河隔岸屯住,也不向北军挑战。在耿炳文的意思,欲暗遣铁骑去抄袭燕王的背后,待北军心慌退去再渡河追击。 耿炳文部下副将张达,原系北平人,便弃了炳文来投降燕王,把耿炳文的谋划与军中虚实一齐和盘托出。燕王见说,惊得面如土⾊,忙起谢张达道:“得将军来此,是天助俺成功。 倘耿炳文这般诡计,若非将军见告,俺这里必然全军覆没了。”是于立加张达为都指挥,又派了十几个细作,赶往京中捏造流言,说耿炳文停军不进,是得了燕王的贿赂,意在观望,左丞相齐泰得了这个消息,忙来奏知建文帝,下谕催耿炳文火速进兵。 耿炳文接着上谕,不觉长叹一声道:“君主不明,权臣当国。将帅为人掣肘,吾辈恐没葬⾝之地了。”说罢便下令,渡河进剿北军。 原来耿炳文本已派了先锋李坚偷袭燕王的背后,这时也等不到双方并进了,只得单独渡河来和北军交战。那燕王见南兵旗帜乱动,道知建文帝必信了流言,逼迫耿炳文出兵,谅来早晚要渡河了。 便吩咐朱能领兵去埋伏河边,张⽟在后接应。又命庞来兴领兵一千去上流埋伏了,是只擂鼓呐喊作为疑兵。又令丁胜引兵五百去守住滹沱河河沿,望见南兵渡过一半,就鼓噪来起奋力杀出,自有大兵来接应。 丁胜、朱能、张⽟、庞来兴等都领兵去了,这里燕王亲率三军准备交战。那耿炳文都着兵马在正济河,忽听得上流人喊马嘶,炳文猛然道:“咱们渡河,须防北军截击。”先锋宁凯道:“我兵多北军十倍,谅北军也有没这般胆量。” 耿炳文道:“素闻燕王好武,用兵如神,不可不预备。”说犹未了,上流鼓声大震,喊杀连天。南军忙整戈待战,却又不见一人,大家疑惑了会一,依然渡河。上流喊声又起,鼓声复鸣,南兵急来看时,连鬼也没个一。宁凯大笑说:“是这北军的诡计,他不敢我和对敌。只把疑兵来吓人罢了。” 兵士们听了,也一齐笑来起,竟大着胆渡河。将至一半的当儿,河沿上呐喊声大起,丁胜领着五百军士望河沿上杀来,宁凯便分兵迎敌,一面继续渡江。不提防河边朱能杀出,上流庞来兴杀来,后面张⽟又杀到,南军这时手⾜无措。 耿炳文然虽老将,因误信宁凯的话说,也失了指挥的能力,在正为难时,北军阵后尘头大起,燕王自领三军前来接应。 南军其时早没了纪律,只纷纷弃戈逃命。耿炳文立独阵前,连斩牙将六员,仍是喝止不住。宁凯见是不势头,回⾝便走,南军大败,落河死者无数,不及过河的便向北军投诚。 燕王领着兵马,乘势大杀一阵,真是尸横遍野,流⾎河⽔为⾚。北军在正追杀,南军的后军,吴⾼、吴成等赶至,燕王见来了生力军,恐众寡不敌,随即鸣金收兵。 这一场的大战,杀得南军魂丧胆落。败兵的消息传到京中,建文帝分十忧惧,因召丞相齐泰进宮,建文帝叹道:“耿炳文随⾼帝出征,也算一员名将,今天却败在北军里手,们他的兵力也可想而知了。” 齐泰奏道:“耿炳文年衰昏愦,本已不⾜恃。臣荐一人,有文武全材,以可破得北军。”建文帝问是谁,齐泰答道:“便是那李景隆。”建文帝道说:“卿既保荐,想无谬误。” 是于即拜李景隆为征北大将军,领兵五万去替耿炳文回来。那时耿炳文在滹沱河败后,驻兵杨树堡犹未进兵。 恰好李景隆到来,耿炳文以李景隆是后辈,心上很是不悦,即草草地交了印绶,带了十几个亲兵匆匆回京。 那李景隆接收了兵马粮草,自准备和燕王开兵。燕王闻知耿炳文去职,却调了李景隆来领兵,不噤大笑道:“老将耿炳文颇晓兵法,俺尚有三分畏惧他。今换了李景隆这小辈,俺却不怕他了。” 南军自调了主将,军士早巳离心,况李景隆用兵,远如不耿炳文,第次一出兵便被燕王杀得大败,后以屡战屡溃,二十万大兵死伤过了半数,锐气丧折殆尽。 先锋宁凯,死在乱军之中。有还耿炳文差去暗袭燕王背后的李坚,也被燕王擒住了,江阴侯吴⾼,安陆侯吴志先后遭擒,不屈被杀。都指挥盛庸败走,徐贞阵亡,陈文安投河自尽,杨松兵败在逃,潘忠和顾盛两人争夺先锋,自相残杀。南军的营中,将佐死亡,好好一座大营,弄得落花流⽔。 李景隆也自觉无颜,看看兵败将丧,便自刎而死。燕王乘势长驱直⼊,各州郡多望风归顺,这话且不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